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2-28浏览次数:12

227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研讨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黄核成主持,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共同参加学习。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稳首先以“从‘三件大事’的重大意义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为主题发言。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正是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他指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三个“历史性胜利”的历史过程性,即把握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得以在激流中勇进的法宝。把握历史主动的关键,在于“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它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而且具有现实必然性。因此,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就是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新挑战所提出的新的解题之道,是确保实践正确的根本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黄核成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他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维度阐释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因。从历史维度看,中国近代为拯救民族危亡,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只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成功。中国共产党用奋斗、牺牲、创造推动历史前进、赢得人民信赖,有着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战斗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观是为了全人类无产阶级的幸福为己任。因此,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道义制高点上,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通过民主和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解决自私的价值观问题。从现实维度看,踏上民族复兴的征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关键在党。加强党的建设,解决我们价值观问题的关键在于,务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岩聚焦“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指明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既强调人的能力现代化,更多地是指人的观念现代化。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也是新时代青年现代化的标准。促进新时代青年群体现代化,高校思政老师责无旁贷。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不仅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更应该要以积极担当作为的精神气,带头践行二十大精神,尤其是要深入宣传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在课堂上讲好二十大,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胡英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二十大报告中把科技、教育、人才三大战略驱动融合,指明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近年来,我校为省内科技人才支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教育工作者,一要抓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二十大学习中走在前列,做到深刻领悟、自然表达、自信宣讲;二是讲情怀,要铭记校训“笃学力行,守正求新”,践行与教育、教学、科研、改革、管理等各个方面;三是知行合一,要做好三全育人,培养好马院学生,引领好全校学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陈海威也围绕相应专题进行了交流发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把党中央的决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课堂和课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黄核成对本次集中研讨进行总结,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殊性,提醒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及马院师生要发自内心学好、学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撰稿人:周玉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