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ets

课程简介

COURSSE INTRODUCTION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介绍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09

课程总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也是重要的人文素质课。

本次课程旨在学生在大学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梳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论述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框架,系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思想,了解社会主义实践、改革的演进历程和经验教训,客观评介资本主义新变化和新发展,重点评析当今中国改革的艰难探索中的矛盾问题与实践进步,从而使学生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及未来和更深切的了解和思考,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明确自己的个人目标、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投身于国家建设、民族自强和人类进步的事业之中。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教师主讲与学院互动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习题课安排3学时。

三、教材,主要教学参考教材

教材:陈跃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版。

参考阅读材料: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8月版。

      (2)相关期刊文献。

四、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本章重点: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和背景,主要缺陷和历史功绩;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本章难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理论意义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2课时,课堂研讨2课时。

1.1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线索与发展阶段

1.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和背景

2.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3.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缺陷和历史功绩

复习思考题:

1. 空想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任务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 如何认识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

1.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

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复习思考题:

1.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2.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是什么?

1.3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1.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2.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第二块理论基石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本章重点:“两个必然”理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及发展理论。

本章难点:理解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性。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2课时。

2.1  “两个必然”的理论

1. “两个必然”理论的提出和论证

2.“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2.2  无产阶级使命的理论

1. 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与历史使命

2.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3  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及发展理论

1.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的理论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两个阶段的论述

2.4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预测

2. 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章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本章重点:十月革命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及其意义;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的历史过程。

本章难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争论和意义。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2课时,观看视频2学时。

3.1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 十月革命爆发前的俄国

2. 十月革命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及其意义

3.2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 社会主义革命在东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胜利

2.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争论和意义。

 

第四章  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本章重点: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模式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现实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

本章难点:理解现实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2课时。

4.1  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

1.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

2.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规律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4.2  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模式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

1. 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模式与现实社会主义的联系

2. 马克思设想的理论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区别

4.3  现实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

1. 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2. 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资本主义的严重挑战

3. 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竞争和平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第五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及其历史教训

本章重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及其原因、影响和教训。

本章难点:理解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2课时,研讨2学时。

5.1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及其原因和影响

1.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的过程与原因

2.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的影响

5.2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历史教训

1.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2. 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第六章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章重点:了解朝鲜、越南、古巴和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革新开放。

本章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国家革新开放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意义。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2课时。

 

 

6.1 朝鲜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调整与改革尝试

1. 朝鲜国内改革之路

2. 朝鲜改革开放的前景展望

6.2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与发展

1. 越南社会主义全面革新与主要进展

2.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中的理论探索

6.3  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1. 苏东剧变后古巴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改革措施

2. 古巴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原则和经验

6.4  老挝社会主义改造与革新开放

1. 老挝的社会主义改造

2. 老挝社会主义改造与革新开放的经验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本章重点:深化社会主义基本问题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本章难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历史意义。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2课时。

7.1  深化社会主义基本问题认识

1. 社会主义本质及根本任务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道路、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

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

1. 经济建设与经济改革理论

2. 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理论

3. 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理论

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及基本经验

1. 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实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八章  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

本章重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挑战,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国

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挑战。

本章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一党执政的科学性。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2课时,研讨2学时。

8.1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挑战

1.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2.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原因

8.2 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挑战

1. 民主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基本观点

2. 市场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基本观点

3. 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基本观点

 

8.3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挑战

1. 国际环境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挑战

2. 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环境和执政党自身变化及其对执政党的挑战

 

第九章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本章重点: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特点、成就及教训

本章难点:理解20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及教训。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2课时。

9.1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1.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主要特点

2.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启示

9.2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成就与教训

1. 社会主义为人类开辟发展崭新道路

2. 社会主义改革显示出制度的优越性

3. 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第十章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新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社会主

义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本章难点:理解现实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方面的优势与其制度内在矛盾性质?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2课时,课堂研讨2学时。

10.1  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新发展

1. 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其特征

2. 21世纪世界政治的发展及其特征

3. 21世纪世界文化的发展及其特征

10.2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具体表现

2.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10.3  科学技术发展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1.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