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2023年招生宣传简介

发布者:王叶发布时间:2023-06-16浏览次数:647

一、学院简介:

bob电竞ios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组建于2010年,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浙江省磁性材料研究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两个一级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环境科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19年获批浙江省新型传感材料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先进电磁超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23年获批浙江省磁性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同年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截至到2023年3月, 材料科学全球ESI学科 排名3.97‰,化学科学全球ESI学科排名5.81‰。 

学院拥有超9000平米的实验场地,其中浙江省磁性材料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新型传感材料重点实验室1个,先进磁超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测试表征中心1个、磁性材料产业中试线1条、中央财政专项实验室2个、省财政专项实验室3个、材料研究中心5个和专业实验室7个。现有包括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综合物性测量系统、拉曼光谱、电子束曝光纳米加工平台,高性能计算集群等在内的大型仪器100多种,大型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

学院有教职工148人,其中专任教师131名,具有正高职称23人,副高职称4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9人,博导7人,硕导80人,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省高级人才16人。师资队伍中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计划”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洪堡学者1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万人计划2人、浙江省“****计划”人才1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获得者2人。

二、招生专业介绍

(一)招生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材料为特色的材料类 
◎ 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 省“十三五”一流学科 
专业背景&就业前景:对接国家新材料技术领域发展战略、服务浙江打造三大科创高地的战略部署、支撑bob电竞ios 电子信息特色,旨在新型电子信息材料的应用和基础研究,紧随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的发展,立足培养一批具有磁性功能材料与电子信息材料设计、制备以及应用的特色鲜明复合型人才。2022年毕业生国内外升学率达40%,毕业生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或入职进入海康威视、华为、中电海康、横店东磁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工作。

(二)招生专业:环境工程

◎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

◎建有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专业背景&就业前景: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为立足点,结合浙江省与学校发展规划,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一定电子信息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在电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特长能。近三年毕业生国内外升学率35%以上,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48%,录取院校包括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各级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以及水务集团、设计院、华为、海康威视、聚光科技、中国石油等知名企业。


三、师资力量

张雪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bob电竞ios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特聘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青年特聘教授,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民进浙江省委委员,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第九届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高级会员等。受邀担任“十四五”材料领域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指南编制专家、教育部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组委员。2017年获得第一届中国体视学学会青年科学技术奖;201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浙江省择优委托项目等, 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近五年70余篇)近五年共申请专利40余件(包括2件国际专利),其中已授权专利20余件。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在软磁材料方面:与深圳欧普特工业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核@壳结构复合型吸波/屏蔽材料,实现了高性能屏蔽点胶的国产化,产品已应用于5G通讯基站建设中;在永磁材料方面:与浙江英洛华、宁波永久磁业等企业合作,突破了多离子联合替代技术,研发了一系列高牌号永磁产品,目前已供应联宜电机等企业,推进高端电机国产化进程


李领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磁性功能材料、新型传感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相关性能优化及其应用研究工作。至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cta Mater.、J. Mater. Sci. Technol.等国内外SCI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入选/获得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德国“洪堡”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浙江省自然科学奖等;担任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磁制冷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新型传感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SCI期刊《electronic》与《Frontiers in Materials》编委、国内外70余个SCI期刊审稿人。


霍德璇教授,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3月在日本富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4月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2002年4月日本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2003年受聘东华大学研究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5年受聘bob电竞ios 特聘教授,任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长2007年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材料研究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与新材料研究研究方向为热电材料,自旋电子材料和磁性材料。留学期间成功开发了极低温区热电物性测量系统回国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归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1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在Physical Review B,Scientific Report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


俊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地球化学博士。环境学科带头人及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先后在原地矿部甘肃地矿局中心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05年至今在bob电竞ios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工作,2008年-2009浙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高访学者。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碳排放碳源汇、土壤污染与修复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联合基金项目4项、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级项目、省部级及横向合作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SCI 100余篇,专著教材2部,专利40余项,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技术奖二等奖1项。


钟家松教授,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2013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无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培育)(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专项等课题多项。近年来,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norg. Chem., Appl. Phys. Lett., J. Mater. Chem. C, ACS Catal., Chem. Eng. J.,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论文他引>100次6篇,入选ESI热点/高被引论文12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撰写专章1篇。入选2019年英国皇家学会化学期刊类Top 1%高被引学者,2022年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现为中国稀土学会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Rare Earths》与《发光学报》青年编委。


吕挺教授,1983年06月出生,浙江东阳人,于201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并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磁性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胶体阵列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显色、传感、防伪、水处理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学习与工作期间,曾赴香港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长期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面上、青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开放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IChE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Langmuir、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SCI/E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件


四、科研力量

   学院自建院以来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9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09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3余件。     

   学院秉承“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要求,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源动力,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致力于解决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中有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的科学前沿和核心问题及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形成了电磁材料、光电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薄膜材料、柔性电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与应用、土壤污染修复与固体废物处理等有特色、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

   学院以bob体育手机登录 和工程实践成果为办学基础,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良好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的中高级科学技术人才。2022年度学院教师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Materials 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69篇,其中TOP期刊共53篇;纵向项目立项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12项;省部项目及其他19项。授权发明专利共93项,其中教师77项,学生16项;成果转化(专利转让)26项转化经费42.2万;纵向经费到帐1210.682万元,横向经费到帐872.832万。在院内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近三年来,我院本科生获得国家大创、浙江省新苗等各类竞赛奖项50 余项。2022年度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SCI论文67篇(TOP期刊30篇),EI论文1篇,核心期刊2篇。

  我院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教育、小班化教学,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大型仪器操作培训等实训项目,极大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具备电子信息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相关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电子信息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及光电磁和新能源等领域从事教学与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需求的人才。

       学院历年考研升学率都在20%以上,2022年度毕业生升学率再创佳绩,本科生升学率达到41%,硕士生升博率达到13%。毕业生被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录取985、211、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的学生人数占升学人数比例为63.4%。多人被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湖大学、天津大学、东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

材环学子喜获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

材环学子喜获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五、学科竞赛&文体活动:

 
我院2018级本科生金思佳获校十佳大学生
新生始业教育系列活动
新生始业教育系列活动
材环学子在运动会五千米和一万米长跑项目上打破校纪录
新生篮球赛
新生入党教育第一课
材环学子“喜迎二十大 共护绿水蓝天”绿色实践活动

六、材环优秀学子风采


金思佳,女,中共党员,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曾任材料系本科生党支部宣传委员、材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获得国家奖学金1次,省政府奖学金2一等奖学金6次,专业排名第一,已保研至浙江大学被评为校百名优秀大学生之“笃学之星”和“体育之星”、2020年度材环之星、校三好学生和省级优秀毕业生以第一和第五发明人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以第三和第四作者发表2篇SCI论文;主持1项国家级大创项目,获浙江省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浙江省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等奖等;国家二级运动员,4记录保持者,获得全国锦标赛第八名,省部级田径比赛第二名1次,第三名4次。

金怡,女,中共党员,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担任班级班长、环境党支部宣传委员、校膳食管理委员会权益中心部长等职务。成绩专业排名前3%,获得过一次国家奖学金、两次省政府奖学金,获得三好学生、材环学优之星等称号。曾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银奖;浙江省挑战杯创业大赛省二等奖;发表一篇SCI论文以及一篇中文期刊;拥有三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现已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饶敏,男,中共党员,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本科生。曾任学院科协社团会长,院队队长。GPA排名专业第二,保研综合评分专业第一。大学期间累计参与科研项目5,授权及公开发明专利3项,高水平SCI论文2。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校“求新之星”等6项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曾获省政府奖学金浙江省“尚德学子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等。目前已保研至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项权沂,男,中共党员,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曾任学院科技创新协会会长,任21级环境一班新生班助。大学期间累计参与科研项目3项,授权及公开专利4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两项,省部级新苗人才计划一项,省部级学科竞赛三等奖两项。获学业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