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打造“金课”——计算机学院实践育人纪实

     杭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与天津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985高校并列全国第24位。在学校副校长、计算机学院院长吴卿看来,学校学科建设的一大突出成就在于“切切实实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放在了显著位置”。

  一大佐证在于,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最近几年的毕业生调查报告中,计算机学院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逐年提升,以2016、2017届毕业生为例,2016届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得分分别为88.57、92.86、91.43、87.14,2017届则分别提升至98.67、97.33、97.33、97.33。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2016届平均起薪6453.13,2017届平均起薪6820.72,不仅增长幅度较大,而且均在浙江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我们试图用省教育评估院的调查数据反推计算机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好经验,发现计算机学院学生提及最多的是一门叫做‘创新实践’的课程,他们认为这门课让他们最为受益,是杭电名副其实的‘金课’。”副校长徐江荣告诉记者。

无心插花得“金课”

  说起“创新实践”课的来历,时任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的戴国骏老师连称“无心插花”“水到渠成”。当时,他发现计算机大类专业中的实践课程,较多停留在课程设计、课内上机上,学生普遍感觉“代码量太小”,且新进博士老师科研水平高,但工程经验普遍不足,遂决定开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以此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同时倒逼教师们强化科研与实践的结合,将学校正在推行的“本科生进老师实验室”固化为常规课程。

以本为本,打造“金课”——计算机学院实践育人纪实-计算机学院

大二同学参加专业导师对接活动                                     

        于是,2014年,计算机学院仇建老师率先开设“创新实践”课,规定该专业学生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到大三下学期,每学期都要修“创新实践”课程,4个学期共8个学分。课程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培养方式。“一些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流于形式,师生都缺乏约束,常态推行难。我们把创新实践课落地为必修课,不修够学分毕不了业。师生进行常态化研讨,老师不认真对待,就是教学事故。既有理论课的强制性,又有实践课的学习管理灵活性,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很有效。”仇建表示。

  开始时,因为担心没有老师愿意带这门课,只能小规模试点,专业负责人甚至不得不去“求”自己认为合适的老师。一学期过后,任课教师发现,上过这门课的学生,因项目驱动求知若渴,上基础理论课的积极性高了,对专业的问题意识强了,不少人的动手能力实现了项目初步预期。这坚定了计算机学院大规模推行“创新实践”课的决心。

  要大规模推行,首先得解决师资问题。课程具体执行人仇建实行“逆向选择”。他抬高了开课老师的“准入门槛”:认真负责,指导学生时间充分,具有工程、实验、竞赛等实践项目指导经验,教学考评成绩高。“不管你的科研能力有多强,如果你在工程经验和培养学生上能力不强,这门课暂时不欢迎你。”对授课老师条件略显“苛刻”的仇建,当时有些忐忑,怕没人报名。可没想到,竟有50多位老师报名,其中不乏国家优青、青年长江、省名师、省劳模教师、资深教授等。

以本为本,打造“金课”——计算机学院实践育人纪实-计算机学院

专业导师严义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讨论3D打印机工作原理

         教师“抢”着上课,让仇建对师生匹配有了底气。一个班15名学生,一两位教师或几位教师组成教学组带一个班。学生仿照高考填志愿的形式选老师,老师则根据学生选课情况选学生。“学生用脚投票,那些指导学生认真、工程能力强、以往带出优秀学生的教师,第一志愿报名的学生更多,算是对他们的额外奖励。当然,也存在老师因学生未报名而无法上课的,只能继续努力。学院采取好教师‘白名单’和水平略差教师‘黑名单’制度,确保授课的教师最适合上这门课。”戴国骏对自己当年不经意创设的“创新实践”课很自豪。

  你能想象“老师抢着上课,学生抢好老师,老师上不了课很懊恼”的情况发生吗?这就是“金课”的魅力。

师生同心,收获“硬核能力”

  “我们往往发现,传统专业基础理论课,老师用PPT讲授多的课,容易出现水课。反倒是那些以能力为导向的内容与形式创新的课,不少能获得学生的好口碑。”徐江荣表示。

  “创新实践”课上,老师们把自己的研究课题或工程项目进行拆解,分给由3-5人组成的各个小组,以团队为单位做具体项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老师商量确定项目。这样,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Web开发、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开发,都进入了课程。“计算机学院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相对较为固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授课老师讲的内容涉及前沿的东西较少。创新实践课,等于是给学生开小灶,但不是让他们坐而论道,而是边做项目,边找相关理论学习脑补相关知识,这很符合工科学生的培养特点。”从2014年起一直在带“创新实践”课的张桦老师说。

以本为本,打造“金课”——计算机学院实践育人纪实-计算机学院

专业导师张建海带领创新实践学生完成无人机快递测试系统

        课程没有固定教材,又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对老师来说,带好这门课可不容易,于学生而言,想混过去更是难上加难。今年刚毕业、已经考上研究生的李可宇同学告诉记者,自己2017年初刚接触这门课时,在导师的引导下对区块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确定了相关的研究方向,上了林菲老师四个学期的课,得到了很好的强化训练。“每周我都要和李可宇进行课堂讨论,他研究的内容具有前沿性、探索性,对我提出了很高要求,也强化了我对区块链的课题研究。”林菲坦言,指导一个不停要“加餐”的优秀学生并非易事。李可宇很感谢这种动真格的课程模式。“到毕业时,我已经申请了2项区块链领域国家发明专利,还获得了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真刀实枪的工程训练,让我的研究和创业无缝对接,目前我创立的区块链领域公司运转良好,已经掘到了数额不小的第一桶金。”

  为确保课程的含金量,得有一套完备的质量监控体系。“创新实践”课实行形成性评价,平时学生与老师的每一次交流都有记录,到期末老师赋分的主要依据是“硬核”工程作品,学生团队做的智能门禁手机APP、直角坐标型机器人、无人机快递送货系统、VR/AR的虚拟游戏等实践作品常常让老师们刮目相看。只有能体现能力提升的作品,最能打动导师,才能获得高分。如果学生表现达不到预期,就会得到老师“不讲情面”的差评或不及格,需要重修。

以本为本,打造“金课”——计算机学院实践育人纪实-计算机学院

专业导师张桦带领创新实践学生制作基于easyX的小游戏

        “创新实践课能成为金课,是因为上好它对师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希望这门课对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起作用,促使他们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去学习学科基础知识,特别是高难度知识,达到‘高阶性’的价值。我们要求老师布置给学生的项目能反映出前沿性和时代性,体现出‘创新性’。同时,课程鼓励教师设计对学生甚至老师都不容易的实践项目,增加‘挑战度’,提升课程‘含金度’。”吴卿表示。

成就金课的,是育人情怀

  让课程现任负责人张桦最感到欣慰的,是这门课对学生能力增量的贡献无处不在。在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中,认证专家给出了“根据学生反馈,创新实践这门课程人人参与,学生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得到了锻炼,效果非常好”的评价。

  “这几年,杭电计算机学院学生进全球500强互联网公司、自主创业、考入著名高校的比率达到60%以上,且越来越高。这与创新实践课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直接关系。我们的学生因为自主做过项目,有过大量训练,在做项目及工程细节问题处理等方面最不欠缺。这体现在我们的毕业生无论是在大公司招聘面试还是著名高校研究所复试中,一般较具优势。”张桦很自信。

以本为本,打造“金课”——计算机学院实践育人纪实-计算机学院

《基于实时视觉伺服控制的直角坐标型机器人》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专业导师:邬惠峰

        当本科生创新实践课的导师,毕竟不同于带研究生,老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谓巨大,特别是课外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远超课内,而世俗意义上的回报却不多。背后的支撑或动力在哪里?

  目前已经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的汪一峰,讲到的“因为这门课花了一万元修落水无人机”的故事,或许能给出答案。“支持学生把兴趣带入实验室”的好口碑,让汪一峰选了张建海作为自己的创新实践导师。他先后参与了人脑控制无人机项目和无人机快递系统项目。

  “记得开始时,实验室新采购了一套5万多的大疆M100无人机,大家都不敢用,怕操作不当造成损失。可是张老师鼓励大家不要怕,搞科研一定要敢想敢干。后来,我们对大疆开放的api接口进行手机端控制开发,没想到却把无人机开到了学校里的湖里。张老师不仅没生气,反而对我们敢拿无人机做实验鼓励了一番。”汪一峰说。

  张建海告诉记者,创新实践课,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能力。学生需要什么设备,学院就提供什么设备,老师自己掏钱买都愿意。学生因为实践探索把无人机弄坏了,一点都不要紧,在此过程中他们既培养了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的意识,又拥有了遇到科研难题迎难而上的兴奋感。

以本为本,打造“金课”——计算机学院实践育人纪实-计算机学院

《基于DPOS区块链的创新应用》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专业导师:林菲

        “高校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树人。最能体现育人的,是打造对学生负责任的金课。本科不牢,地动山摇。计算机学院有50多位优秀老师,潜心打造一门‘创新实践’课,并不是图什么世俗意义上的收获,而是在履行培养好学生的师者承诺,这也是教师本分。育人方面有成效,给老师们带来最大的获得感。”徐江荣表示,目前,“创新实践”课已推广到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信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学校正加大投入,打造更多像“创新实践”这样的金课,让“金课群”熠熠生辉。(校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