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

2024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点赞杭电人丨周磊:科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作者: 编辑: 来源:校新闻中心 时间:2019-03-23 点击量:13395

  杭州西溪街道的多个小区,最近新装了智慧用电系统,好比每家每户多了一个“电管家”。

  “电管家”的本领可真不小。跳闸了,究竟是哪家有问题,以前根本找不出来。现在,用手机App打开用电后台,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自动识别用电器类型、监测剩余电流、线温、电弧故障等用电行为隐患并发出预警。比方说,一户人家,同时打开3台空调、1台热水器、1台电视,总功率超了,后台的红色警报就会亮起,报警信息随即被发到居民手机上,提醒居民注意。居民要是无法及时处理,工作人员可以在后台操作,先把家里的电关掉。

  这个“电管家”的研发者,正是我校电子信息学院教师周磊。

1.jpg

周磊(中)和学生在一起

“电管家”,用技术为生活保驾护航

  早在2013年,周磊就发现,不光是老小区,包括学生宿舍、高层公寓在内的住户的一个小疏忽,就有可能引发火灾,因为消防隐患而发生火灾的新闻也层出不穷。但想一下子让大家把这些隐患通通改掉,很难。“所以,我就想到研发一套智慧用电系统,用技术帮大家提前发现隐患,及时做出处理。”

  周磊团队给这个项目取名“魔眼”,致力于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解决室内用电器故障、线路老化引起的电气安全隐患及室内环境检测。用户可通过系统网站和手机APP随时随地掌握室内安全信息,实现对电器及环境状况的监控。“魔眼”从2013年开始孵化,2015年12月在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上一举获得8家主要投资机构中4家的青睐,并收获意向投资1000万元。

  “尽管因为研发理念和进程等方面的原因,最后没有接受这笔投资,但从另一个层面看,市场对这个项目是认可的,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这更坚定了我进一步完善项目,让项目走出实验室,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的信心和决心。”

  不过周磊也坦言,那几年,压力确实很大,“外界包括自己的亲友有太多不看好的声音,有些时候光是跟他们解释什么是‘智慧用电’就要费好些唇舌,说不打击积极性,那是假的。”

  转机出现在2017年,国务院、浙江省发布推广应用智慧用电的相关文件。“这说明国家也在重视并推进这个领域的发展。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电网对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作出全面部署安排。“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火爆网络,引发一轮轮热议。“生活也好,做科研也罢,大时代的宏观叙事跟小日子之间总是息息相关、同频共振的,所以认准了方向,就要有耐心和信心。这回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我们底气更足。”周磊感慨到。

2.jpg

智能用电系统后台数据

  现在,西溪街道已有800多户人家在用“魔眼”项目。“有了这套系统,居民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我们也没有止步于此,还在不断完善和改进系统,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让它更易于操作与运行。科研项目不应在实验室里被束之高阁,而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发挥出最大效能。” 

科研跟生活融合在一起是一种享受

  “我很热爱生活,也注重个人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周磊笑言,“热爱生活对做科研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有计算机和电子专业背景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我会从生活里的很多问题出发,琢磨如何用自己所学让生活便捷化,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从这个层面讲,我的科研工作跟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于我而言工作就是一种享受,我更愿意去挖掘工作的美与意义。”

  从热爱生活出发,周磊做了一系列项目,这两年光是发明专利就有8项。他还带着自己的研究生组建反重力实验室,一起做科研。实验室里都是他们的科研成果,部分已经投入市场。

  挂在墙上的智能空气媒体机分家用和商用两个版本。除净化空气这一功能外,家用版还可以接打电话、看视频,商用版可以播放广告,实时显示室内温度和空气指数。“现在这个产品已经卖了上万台了。”周磊的研究生李屏一脸自豪。

  实验室另一端的显示器则可以实时记录和显示学生做引体向上、深蹲或立定跳远的个数,并能根据动作规范程度打分。“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研发这个项目既能够为学生锻炼身体提供便利,又解决了计数的人力成本,一举两得。” 

3.jpg

  在“互联网+体育”领域,周磊自主开发的“阳光长跑智能管理系统”也颇受欢迎。这套系统可以告别人工监测,实现打卡测跑步次数。从2013年开发成功至今,系统已在全国16所高校推广应用,覆盖学生人数达20万。“上个星期又去了趟北京林业大学,他们使用我们的系统已经两年了。”

  现在系统已升级到4.0版本,使用的可靠度、数据的可信度都更高了。对周磊来说,一个项目,从研发到面市,一定要实现“可用、可靠、可信”,即技术上可实现、质量上有保障、数据监测上准确无误。“试想,几百台设备,全天候开着,如果质量得不到保障,数据监测不准确,那产品就是失败的,也违背了研发初衷。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定好了调调——做好做精,操作简单。我想这也是这套系统走过6个年头仍能得到那么多高校认可的最大原因之一。要知道,对于电子设备来说,6年已经算‘长寿’了。”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绝对不是一个口号。但在现实中,很多科研项目都面临着落地转化的难题。如果能再往前推一把,让更多的科研项目落地生根,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将带来极大的提升。”言谈间,周磊不无遗憾。谈及下一步的打算,周磊表示,自己想继续将产品打磨得更好,让科研项目更进一步地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这是我作为科研工作者最大的成就。”(校新闻中心)